东莞教授余烈寻解的产学研难题

时间:2024-08-31    来源:    作者:

8月29日,新学期开学在即,东莞理工学院的校门前陆续有大学生拖着行李步入校园。备课之余,教授余烈正抓紧时间为产学研项目“模上云”寻找着出路。

今年初,东莞理工学院获得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评选的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其中的产学研案例就是余烈推动的“模上云”低碳模具产业数字化合作平台。

“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项目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余烈说。

余烈是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的教授,2023年,“模上云”创始人韩岳平找到了他,希望通过他链接更多资源。

“模上云”低碳模具产业数字化系统 APP 前身由24家大湾区模具企业共同出资研发,基于原深圳一带一路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东莞市红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历时9年不断开发和完善,经余烈推荐被东莞理工学院纳入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联合开发。最终,它被定位为低碳模具产业数字化系统,已累计投入研发资金 1500 万元,获得软件著作权3件,商标3件,拥有 5444 家企业用户和 16926 个人用户。

“客户还不算多,整个东莞市的模具行业企业约有11.9万家,广东省有25.9万家,都是我们的目标服务对象。”余烈认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华为云、阿里云等工业互联网巨头都在做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平台、做工业通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专注于模具领域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供应商非常少。

记者浏览“模上云”App和小程序后发现,该平台主要按照模具的制作流程分为设计、材料、加工、配件等8大板块,展示供应商信息,并配套有求职招聘、采购及供应需求发布等功能,用户还可按照地区、距离、企业性质等筛选合作方。随机点击进入最新的一个采购需求页面可以看到,一位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买主希望采购学校化学实验用的水壶模具及相关设计,该需求的浏览量为101次。

“模具产业涉及到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诸多关联要素,行业跨度大,与工业制造业的价值乘数效应达1:100,因此模具行业又被称为工业之母。然而,我国模具产业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仅在第10名左右,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领先的地位极不匹配。”余烈表示,定位为模具行业数字化转型工具的模上云平台,在提高行业企业的效率和精度从而支撑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上意义重大,然而,由于模具产业的复杂性与高难度,单靠几家企业的努力很难成功,因此希望获得政府和更多投资机构的支持。

现阶段的“模上云”如何盈利?东莞市红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岳平告诉记者,这也是很多投资人关心的问题,“以客户东莞市一格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我们耗时一年半,通过共建一个数字化平台解决了一格模具设计订单少、品牌影响力弱、产品差异化小、未来发展路径不明确等问题,按月收取5000元服务费,并且获得了该共建平台30%的股权,该平台已与模上云打通,成为模上云的分支平台——数字模具设计产业平台。”

如今,专注模具设计的一格科技已由原来的20名员工发展到50余人的团队规模,在东莞模具设计领域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余烈一次大胆的跨行业助力产学研行动。在东莞理工学院任教之前,余烈曾在2004至2021年初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曾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是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

“我很喜欢做也擅长做产学研。”余烈表示,实际上,港珠澳大桥就是一个历时14年的超大型工程领域的产学研项目。当时,最多可能有两三万人、几百家企业参与建设,有参与全过程的,有参与施工的,有参与监理的,有参与质量管理的,他当时任职的管理局要花大量的时间将相关参建单位整合起来,共同做一件事。

余烈的加入让“模上云”低碳模具产业数字化系统完善了模具行业低碳数字化平台的底层逻辑,并明确了模具领域价值创造的战略方向。据规划,平台将进一步纵向拓展至多个领域,包括模具钢、刀具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平台、数字模具设计产业平台、设备租赁服务平台、国际人力资源与技工派遣平台、知识产权交易与服务平台、碳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园区服务与政策服务平台等,并朝着有序整合、去低端产能、产业兼并重组上市的方向迈进。

与此同时,东莞理工学院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的两位博士生和几位教师也加入进来,提供技术开发等服务。

“创业很不容易,曾经这个项目获得过多轮投资,但是投资人突然急需用钱,就撤资了。人员来来往往,团队也不算稳定,我联络的老师有些加入进来没多久,觉得不合适也有离开的,产学研项目初期大多就是这样,但我对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有信心。”余烈表示,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应用类大学,在产学研方面成果丰硕,也有很多科技成果有待转移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未来,希望加深与学校更多团队的合作,融资扩大运营,早日争取将“模上云”纳入东莞市应用软件库。


图文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