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线论坛圆桌讨论 |行业专家纵论平台建设机制、路径、经验及建议(含圆桌讨论视频&文字实录)

时间:2023-02-22    来源:    作者:



城市的平稳发展,水电气热桥梁管廊是基础的基础。国内近几年大力建设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工程,实现政府、行业对城市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的透明化管控,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行业的刚性需求,由此也带来了城市生命线产业和相应物联网、传感器和信息平台建设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产业变革。


2023年2月10日,首届中国(深圳)城市生命线产业生态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在圆桌讨论环节,荣幸地邀请到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吴红梅、海纳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宪坤、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梁国瑞、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政府行业方案总监陆志峰,围绕城市生命线产业发展、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运营管理、技术标准、安全防护等议题展开讨论,并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安全总工尘福通担任主持。

主持人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是国内地理信息领域的优秀企业代表,已经培育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等核心业务。如您在宣讲中提到,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涉及普查、会诊、治理、智能监管等相关环节,而这些环节均与地理信息系统、高精度GIS、CIM平台紧密相关,大家对正元在地理信息相关领域的进展还比较感兴趣。能否麻烦吴总向我们介绍一下正元相关地理信息产品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时空信息大数据平台、BIM平台、CIM平台或三维实景中国、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等方向上的一些进展。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吴红梅:

正元是行业内较早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业务的企业,从1999年就全程参与了广州的第1个地下管线普查项目,那也是在全国第1个地市集的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项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和行业内逐步开始进行了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以及BIM平台、CIM平台、实景三维的建设,还有数字孪生水利,包括现在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这些项目正元都参与其中,并且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我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在我们前期建设过程中,底层引擎都是基于这个平台,包括目前很多同行在内,来保障我们国家数据的安全。正元是一个责任的央企,在行业中的应用,选择正元,国家放心,政府放心,也请您放心。


主持人


海纳云依托海纳云星海数字平台,公司打造城市大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数字市政、数字孪生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和数字安全多个应用场景。汪总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海纳云的综合业务情况,增进一下大家对海纳云的了解。

海纳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技术和场景的高效融合,能真正解决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尤其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要建设各级“城市大脑”系统,并将其与细分城市场景应用、行业应用相结合,实现智慧城市价值再造与价值循环。海纳云的公司架构,有一个产品事业部,主要是设计生产关键的硬件产品。还有一个技术平台的部门,比如说IoT物联网采集平台,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平台,还有我们的算法。通过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基础平台,为5大应用场景提供支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还有数字市政,数字孪生BIM/CIM,数字城市治理,数字社区/园区。在全国建立了9大研发中心,结合5大应用场景,针对各个城市不同需求进行细化,并通过8大销售区域来进行营销推广。


主持人


大家对中建三局的印象都还普遍停留在大型工程建设、施工集成、智能建筑等领域,比如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大楼、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等这些应急领域的重点项目。在论坛上,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宪坤介绍了中建三局的数字运维、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城市更新几大赛道,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从公司的衍生业务来讲,中建三局搞数字运维和城市更新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场景依然是以建筑工程为基础。那么,中建三局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情况又开展得如何呢?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宪坤:

从宏观角度来说,每个公司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会跟从大环境进行调整,国家城镇化的推进、传统房地产业的发展会达到一个顶峰。中建三局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在经济发展与转型中找寻机遇。除了传统的房建,还有配套的机电安装、高校机房如IBC、智数一体化的建设,所以自然会把数字转型纳入到综合业务当中。而且在这项业务当中,我们也是有优势的,比如说对高校、机关,以及罗克韦尔、西门子的的项目,包括在PCL的控制优化,都积累了很多专利、技术和经验。所以,公司展开数字化、平台融合方面产品体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公司由此也产生了有很多新业态,包括光伏、冷链,这两项业务今年可达到70个亿。等于说,公司现在是把施工、建设、机电安装,以及智能化、信息化,融合成为一个产业链,为客户节省了大量资金、时间还有提高项目质量,很受欢迎。。中建三局一安去年合约额达200多亿,营收额超过150亿。


主持人


在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领域,大家对汉威还是相对比较熟悉的。汉威是国内知名的气体传感器及仪表制造商、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传感器为核心,覆盖多门类检测仪表及行业物联网应用的整体布局。汉威的产品在石油、化工、冶金、环保、燃气、市政工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那么汉威集团在城市生命线领域,都有如此优势和亮点呢?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梁国瑞:

汉威有30多家子公司,围绕以传感器为中心,打造了一个从终端设备到通信到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的产业生态。汉威的产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自主生产的,包括软件。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控制质量,还可以按需要定制。二就是交付有保障,自主研发生产可以控制时间。和很多做监测、智能化、数据平台、终端设备的企业属于技术和产品互补,城市生命线建设是个巨大的市场,需要产业生态链上的各个企业组团去开发。


主持人


中兴通讯在5G、智慧城市、城市运行管理指挥平台、公共安全与应急指挥领域都有比较多的典型案例,中兴的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数通产品、视频会议产品、2+4+5(PDT+LTE+5G)无线通信产品、云平台、大数据在全国政务各个行业和全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都有比较典型的应用。那么,中兴当前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产品研发、市场进展和生态构建推进情况又是如何呢?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政府行业方案总监陆志峰:

通讯是数字经济当中的产业数字化,是中兴的第一增长曲线,第二增长曲线是IT业务、政企业务等等。中兴的5G加智慧燃气,在去年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获得了浙江赛区的一等奖。在郑州,5G融合基站跟应急结合保障通信,获得了河南赛区的一等奖。此外,还有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4G的无线政务专网,在城市生命线后期规划的时候,从安全的角度,传感数据上传也可以选择这种方式。
中心银网安加上数字平台来赋能城市生命线安全的工程建设,在这一块的,中兴前期也做了一些工作,基于数字平台,为水电燃气以及桥梁道路等专项应用提供承上启下的功能。
在南向接口,它主要是把现有企业的业务系统、传感的数据能传上来,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在北向接口,它可以提供数据消息以及AI等相关的服务,也就是为我们整个城市生命线的监测预警提供服务。
在业界,中兴也和承载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方面的、国内领先的院校进行合作,成立了联盟。包括参加此次论坛的汉威、海纳云等,都已形成了一个紧密合作的关系。



主持人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有些地方是应急管理体系在推动,有些是城管和住建体系在推动,推动建设的主体和推动的力度不太一致。于此同时,有些地方由项目建设部门或者行业部门建设了对应的监管平台、承担了监管责任,有些地方则采用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进行统一监管,当然这也带来了数据资产归属和数据安全保障的问题。
大家对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项目的推动主体、各委办局和各行业的统筹推进策略和建成后运营管理这几个比较典型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梁国瑞:

原则上讲,监测预警平台谁统筹是最好就给谁用,虽然有全行业安全风险监管的可能,但实际上来说,平常的安全监管也是各个行业自己的综合监管单位来统筹,存在一个平级问题,这不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部门。因为平常毕竟出事,所以其实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我觉得可能还是要市一级,然后从行政级别上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级别,更好地来统筹协调。
再一个,监测预警的运行,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持续的过程,应该由专业的机构来运营,采取事业单位编制啊,或者聘用第三方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都可以。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由政府来主导。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宪坤:

我们在数字政府建设的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更多的不是技术问题,肯定是机制问题。系统的建设理论上是谁出钱谁使用,但很少会考虑系统的横向数据汇集问题。一网统管很想打破这种状况,这个模式就是打破市级的系统,就得上升到省级的维度去统筹。深圳的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就做得很好,比如说“i深圳”,有可能就和“粤省事”,在数据上通过竖线进行打通。所以,统筹这一块,更多的是从行政级别或者这个管理机制的角度去考虑,因为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包括数据传输协议、各种组件、规范、标准等等。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政府行业方案总监陆志峰:

2019年,中兴在做西宁市的城市应急管理平台,包括应急调度和城市管理,原先建的时候是大数据中心,但两年以后又转到了应急管理局,因为这个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应急指挥调度,这等于说相应的职责由相应的部门来管理。现在中兴参与的城市生命线工程中,江苏、深圳、长沙,都是由不同的部门来主导,有应急管理局、住建局,甚至进园林局,其中,由应急管理部门来牵头建设是天然的优势,因为它在是监管方面会考虑得更多。城市生命线,是城市安全的一部分,还有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生产安全,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是住建部门来建设,监管方面可能会考虑很多,但预警方面相对薄弱。综合考量之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可以是事业单位编制,要求各个部门配合支持,把整个生命线安全的那个监测预警平台,有效地执行下去,把程打通。



主持人


很多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理建设了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但在实际的投资中发现即使已经投入了很多钱,也没有做到整个城市的全覆盖,依然是区域性覆盖,甚至监测预警的灵敏度和智能化上也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最近几年国内在水、电、气、热、桥梁、管廊等行业出问题的也少。
在地方政府、行业有限的预算和很高的实际业务需求之间,如何寻求一种平衡或者预测性技术解决方案?是先技术和平台搭框架,再慢慢覆盖前端物联网传感器?是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节点进行预测性安装、重点监测?如何科学合理的规划物联网传感器布点位置和数量,是1米装1个还是1公里装一个,科学性、精准性、投资费效比如何兼顾,1米装一个,那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投资就真成无底洞了?另外,在实际使用中,传感器与传输网络安全,如何保障?各个厂家之间的数据标准,如何达到统一?几位专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进行讨论。

海纳云数字应急与城市生命线总经理汪渊:

关于平台可大可小的问题。现在在全国每个市要建立一个感知预警,但其实每个地方和行业可能有自己的感知一张网,建的规模是可大可小也有根据的。一个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二个是如果没有感知一张网这个物联网平台的大底座,可以先把框架搭建起来,然后按照风险评估的高低来建。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安装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宪坤:

可以借鉴水电工程的安装经验,首先你要推这个一平台的话,需要一个标准和规范,分级分类,哪些是列入省级监管,哪些是由国家及相关事项及监管,标准一定要清晰。比如像水电工程的数据格式、传输格式等等,是有国家强制标准。
其次,就是现在城市建设的系统孤岛现象,系统没打通的主要问题就是重建设、轻应用。如果把每项工程款的20%,在数据打通之后才结算,那么效果可能会好些。而不是象现在评审完之后,后续的数据打通、系统协同则完全忽略。所以,我觉得可以用资金的方式去约束。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梁国瑞:

无论是北上广深这种超大城市,还是像郑州这种二线城市,或者更小的县城,灾难事故不分对象、不分南北都有可能会发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几个原则需要强调。
第1个就是必用的、急用的先建。一个是燃气,很多城市的管道老化得比较严重,燃气公司财力有限,所以政府要协助去建,有一个安全保障。另外一个就是北方城市内涝比较严重,每逢下雨,领导都如坐针毡,7:24小时值班,所以城市内涝积水监测系统也是必须建的。
第2个打破系统孤岛的现象。《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里有提到领导风险意识薄弱,其实不是领导风险意识薄弱,而是平台提供的数据不够丰富,不够完整。信息传输没有形成闭环,系统孤岛现象严重,网络建立起来了,但是风险监测的联通处置没有建起来。即使风险监测出来了,但是数据无法给应急管理部门或者其它机构共享的话,依然是解决不了问题。
第3个是在建设过程中要有侧重点.以燃气为例,如果财力有限,肯定是老旧小区、商超、医院、学校附近,肯定是建设的重点区域。

第4个是信息安全。很多企业都是私密协议,很难破除,汉威目前也正在和一些大企业协商,共同推广国家型的加密方式、标准。同时,也期待行业协会能够牵头,制定一些保密的协议和标准。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政府行业方案总监陆志峰:

分享一下我的经验。以我们现在做的项目为例,有的地方平台建设,如果财力有限,就选择城市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或者新区的管线、传感器建设都比较完善,这些区域先做。还有一种方案,就是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各投入一部分资金共建城市生命线工程。
然后关于安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对应的网络安全。现在传感数据有多种的方式,如果是通过运营商的公网上传,那么就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安全问题。如果是重要数据,可以通过比如LoRa或者专网的方式传输。另外一个,如果这个城市有那个 LTE的专网,它可以通过4G方式,但同样也考虑到传感器如果说有植入了木马了,那么数据就会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安全的问题了。
第二个是数据的安全,其实数据安全当中一个是管线数据透明的问题,还有就是某些部门的数据是否可以外传,那怎么办呢?这个可以使用针对政务领域的新技术,就是隐式计算,数据的可用不可见。
第三个,城市生命线的传感数据量很大,比如说合肥的城市生命线,数据量占整个合肥市政府数据量的一半。在这么大的数据量的情况下,算力和存储的承载能力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关于标准的问题。在做城市的平台数据治理的时候,会涉及到各种传感器的通信协议或者标准的统一,比如说MQTT,或者 TCP/UDP等等,不同的协议和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就是数据的标准。数据精确到整数位呢还是小数位,不同的燃气公司有不同的代码,如何统一,都需要在城市生命线工程当中需要考虑的。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吴红梅:

目前,城市生命线工程,更多的是依赖于物防和技防,其实要考虑一定的人防。人防指的不是巡查的队伍,而是发动整个整个市民的积极主导的能力,加强对市民在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和宣讲,让每一个市民都会对整个城市安全的隐患有一根弦,它可以有通畅的渠道进行反馈。比如说如果市民有闻到了有燃气泄漏的气味,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可以想象市民有多少,那么就相当于整个城市当中又增加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传感器,就等于是人为地协助巡检和巡查,可以更好地补充物防和技防的一个空白区。


主持人


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建设,严格来说,它不只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它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是全民的事情,那么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论坛,能够为我们的地方政府,能为我们今天参会的企业跟专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图文来源:应急圈微信公众号